天边从茫茫到熹微。
我步出毡帐,巡逻的士兵正换过一轮。
大抵是身处异国、日夜皆备,这些营兵神态间大多都带着难以掩盖的疲惫与倦怠。而其中精神稍好些的,竟不是杨服山点的三十八精甲,也不是赵抚从团云军中抽调的精锐之士,而是那十六个从五源镇带出的当地兵——我想——或许是因为未经长途的跋涉,且长居于边陲的五源镇,他们对北地的气候和息习惯要比南地中原所谓的精锐更为适应……
“县主今日还是去见义城公主吗?”
软芳慢一步出毡帐,手上捎着我忘带的帷帽,语气有一分我未察觉的不自然。
“自然是去姨母那里。”
我回过神来答道,等目光瞥过身旁人,便顺手也扶正她头上的帷帽,“当心些,别叫风沙吹到眼里了。”
我淡淡嘱道。
软芳替我带上帷帽,抿了抿唇,忍不住小声而快速地问了一句:“县主不去找杨郎将吗?”
“见杨服山?”
手上动一顿,我不觉抬眼。
“软芳,你以前从不过问我这些的。”
最后替我放下皂纱,软芳察我目光,手臂便僵直着停在半空,神情流露出一丝慌乱,嗫喏叫道:“娘、娘子……”
凝睇她片刻,我忽莞尔一笑。
“软芳……”我轻声解释道,“姨母离开大梁多年,许久不曾见到亲人了,为晚辈,我自当多陪陪她,也与她好好说说大梁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慰藉其思乡之情。至于你说找杨郎将……”手拂过面前的浅露轻纱,我不禁问道:“你怕吗?”
软芳嚯的抬起头看向我。
我垂下眼眸避开——话一出口,已经后悔,但这本不是一句可以被听见的话。
沐着那紧张而充满着担忧的眼神中,我兀自想了想,终还是开口,谈玄般语她道:“软芳,你知道吗?其实有些事‘上天’往往自有安排,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往往是奈何不了这些‘天命’的。所以有时候,与其徒费力气,不妨先随他们去吧……”
软芳神情愈显疑惑,但我却已不想再多说什么。
“好了——”收回手,低头抚平裙上的褶皱,我平静地结束了这个话题。“时辰差不多了,我该去看望义城姨母了,莫要耽误了真正重要的事。”
语罢,即抬步离开。
软芳在原地呆立片刻,直到看我背影于转角消失,才趋步跟上。
我们都不知道,就在我离开后片刻的功夫,那从杨诚处惊闻“天机”、一夜未眠的人侯到天亮,终于鼓足勇气寻来,却正巧扑了个空。
在我帐前又犹豫徘徊许久……终于,赵抚下了另一个决定。
此时,天边也已彻亮了。
*
另一头,突厥可敦的毡帐内,我与义城姨母用过朝食,依旧如往常一般,并坐胡床之上闲话。
自上次与杨服山不欢而散,或知自己的主张无法说服杨服山,且预料之后局势危象恐失去控制,公主难免有些沉寂,与我私下相处,也鲜少再论及战局政局之变。
我们心照不宣,随任城叛乱起,此次高句丽之征已凶多吉少。而被这内外两场战役牵制,若北面之突厥再趁机乱,大梁面对的将是三面临敌……此稍有不慎,便有危及大梁社稷国本的可能。故在处理突厥外交问题上,己方现在所处的位置和诉求已与之前大不相同。
但也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大梁在突厥唯二的重要人物却因各执己见而无法达成协。其中种种要害关系,义城公主恐怕不是不知,只是身处局中,知道得太多,关系着太多,反而难以决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