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搜读

第九十九章 舍死忘生(第1/2页)

新搜读【xinsoudu.com】第一时间更新《神机道士在大唐》最新章节。

“正是!”

郭琼顿了一下,咳嗽一声说道:“安史之乱高仙芝在潼关御敌,被监军边令诚诬陷,斩首示众含恨而死,李嗣业也随他从西域回来,后来汾阳王(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李嗣业就是前军主将……”

这些故事郭家这些少年们似乎都知道,你一言我一语,顿时热闹起来。

有人接着说道:“……当时朝廷有十五万大军,请了四千回纥骑兵助阵,贼军有十万,骑兵很多,主将是猛将安守忠、李归仁,那是一场关系天下命运的决战!”

另一人说:“就是,就是,刚开始结阵时,官军被贼人冲击,阵型混乱。后来贼军争抢辎重粮草,幸亏李嗣业挺身而出立于阵前,赤裸上身手持陌刀,连杀贼军数十人,才稳住官军战阵,然后他指挥前军各执陌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郭琼见自己要说的都被伙伴们讲了,急忙说道:“曹道长问的是我,你们闭嘴!……都被他们说完了,不过每次听到父亲讲起,就让我浑身激动得发抖!恨不得早生一百年,追随在李将军左右!”

郭弘笑着问道:“所以后来这些陌刀就留在了长安府库,一直到现在?”

郭琼点头:“如果不是曾参军,可能要一直放到完全朽坏吧,毕竟学过陌刀阵的人很少,我们郭家虽然有人懂,但跟那些宦官不对付。”

郭弘和曹守真和这些少年一路聊天,不久出了洞穴进入一个山谷。

这些同队的少年很容易打交道,他们都是汾阳王郭子仪第五代后裔,父辈多半官职低微,所以根本没有什么架子,只是作为郭家人,天生有种自豪感。

“你们围攻怪物的时候,为何死战不退?”曹守真对郭家这只强军还是很佩服的。

郭琼答道:“我们族中往往一家几人都在队中,若是后退会害死兄弟!所以郭家军不得将令皆死战到底。”

众人渐渐熟了,郭琼终于忍耐不住,问起藏兵道法的事:“那道法是怎么回事?我进去看是山中一道裂缝,可出来离得远了,就只能看到一整块山岩,到你作完法,突然从外面也能看到裂缝了!”

“这是我道门不传之秘,叫做遁甲藏兵,又叫八阵图!具体如何施法,是不能说的。”郭弘笑道。

魔术如果说出来就不灵了。

他随手拿出一枚铜钱,在指间忽隐忽现,郭琼都看傻了,上去掰开他手仔细看一会,也没发现是怎么变的。

“这是什么法术?”

郭弘微微一笑,收了铜钱,说道:“道法中称为‘追钱’,我还是新学的,刚入门而已。”

其他跟随的少年军士都啧啧称奇,很是羡慕。

他们有说有笑继续前行,不久郭弘再次见到师父。

刘元靖端坐在一块巨石上,能够清楚地监视整个山谷。

他眉头微皱心中有些忧虑,此时已经到了中午,几个时辰内再找不到线索就只能撤退了,天黑后如果还留在这里,恐怕会被怪物反客为主,成为对方杀戮的猎场!

而今日如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日后必然贻害无穷!

仙王蛊正处于产卵的虚弱期,所以攻击性不强,等下一代孵化出来,两只仙王蛊必然要扩大族群四处觅食,附近镇子里的居民都会遭殃。

郭弘和曹守真等人上前行礼,刘元靖把陆朝阳留下,让其他人加入搜索。

这时山谷中已经有很多小队在四处查看,郭弘他们没有耽搁,沿着一个人少的方向走过去。

谷中有一条溪流蜿蜒曲折,上游不知通向哪里。

郭弘感到右胸微微跳动,如同受到什么东西召唤一般。

他平静了一下,这种感觉还在。

曹守真发现师弟站着不动,就问道:“怎么了?”

郭弘道:“我有些感觉,前面可能有危险,诸位若是不怕就一起走,若是害怕就留在这里。”

一群少年哪个肯说自己胆小?都用行动表示会跟着他。

郭弘点头不再说话,一手按住右胸,凭感觉向前走去。

他们走出一段,周围已经没有旁人,正是溪流的上游,前面是一片桃花林,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枝叶繁茂完全遮蔽了通路。

郭琼见队伍停住,就问:“在这片林子后面?”

郭弘点头。

后面跟着的几个少年辅兵开心的笑起来,他们取出短斧披荆斩棘,很快清出一条道路。

桃花林后是一片耕地,此时已经过了秋收,只留下很多荒草。

远处能看到袅袅炊烟,是一个小村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大唐国妖五胡明月樱花下的血刀三国之蜀汉复兴五代十国一儒生重生明末当皇帝从来没有的帝国宗明天下明末龙腾异域人生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猎明江东幼虎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娶个毛妹当老婆大明公侯重生之朕即国家汉家日月大明之帝国再起大国崛起1857战国修罗传三国云飞扬贼三国晋枭纪元1701大唐西域少年行汉室可兴乱世妖娆王乌衣天下大明至圣少女与枪与异界无赖帝师混在蜀汉当皇帝千年军国回到明朝当太子三国之帝统天下明风万里明末第一强藩虚拟战线大汉昌邑王